农户在迁西县兴城镇毛庄村水蛭养殖基地晾晒水蛭。 李少华 摄农户在迁西县兴城镇毛庄村水蛭养殖基地投喂水蛭。 李少华 摄中新网河北新闻7月19日电(汪洋 于佳卉 王会青)仲夏时节,走进河北省迁西县兴城镇毛庄村水蛭养殖基地,一垄垄水稻田整齐排列,一条条水蛭幼苗蜷缩在稻田里。
中新网安徽新闻7月7日电(通讯员 王倩倩)7月5日,走进安徽省五河县小圩镇下黄村沈先恒的水蛭生态养殖基地,一排排连栋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摆放着一列列塑料水箱,一条条水蛭幼苗蜷缩在里面,土黄色带着几条棕色纹路的水蛭在水中如丝带般游动着。
8月28日,四川南充仪陇县葫芦颈村,文斌飞正在他的水蛭养殖基地,消毒杀菌喂食。水池里,一条一条水蛭攀附在水箱壁上。文斌飞17岁离乡,外出务工20多年。去年在村干部“招引”下,返乡创业,考察一番后大胆尝试,养殖20万尾水蛭。水蛭俗称蚂蟥,市场需求大,利润高于传统养殖项目。
近年来,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逐步扩大,野生捕捞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价格一路攀升,人工养殖经济效益高,供不应求。水蛭人工养殖逐步在廊坊发展起来。香河县齐欣家庭农场位于香河县刘宋镇西王各庄村南,占地35亩,投资60余万元,自2020年开始养殖水蛭。
中新网襄阳9月1日电 (李锋 胡梦瑶 徐孟琦)“经过几年摸索,我们已掌握了成熟的水蛭养殖技术。”“90后”大学生养殖户顾加文9月1日表示。在湖北省宜城市雷河镇季莲村的一处水蛭养殖基地,一排排养殖水池整齐排列,几名“90后”小伙儿正在给水蛭投食。
蚂蟥又称水蛭,许多人闻之色变,但因其具备医用价值,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人工养殖。在湖北省广水市李店镇雷楼村,近两年来,因为养殖蚂蟥,80后返乡青年黄雄成了远近闻名的“蚂蟥王”。因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雷楼村曾是当地的“涣散村”,村集体常年负债,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
潮新闻 共享联盟·海盐 王中鹏 陆军 见习记者 许钟予 说起水蛭,记者至今还有阴影,小时候在田里被水蛭“咬”过多次,怎么甩都甩不掉,还拼命吸血,简直让人抓狂。什么是水蛭?水蛭,俗称蚂蟥,属于体外寄生虫。
这看起来有点儿吓人的东西您认识吗?没错,这就是让人看了头皮发麻的水蛭,俗称蚂蟥。河北新闻联播报道我省农村依靠特色富民产业蹚出致富路。这不,在廊坊市香河县刘宋镇西王各庄村,村民刘建成就引进了水蛭养殖特色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