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晚,董宇辉在与辉同行直播间,分享了新年“讲书计划”的第二本书《我与地坛》,董宇辉对这本书的解读深刻且“精彩”,“人是需要学会与自己独处的,一个人无法与自己相处的话,他是无法与这个世界平等的、友好的、互惠互利的那种方式去相处的。
有人说,到北京可以不去长城,也可以不去十三陵,但一定会去地坛,地坛之所以被熟知,被向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的深远影响。1991年,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上海文学》杂志上发表,一经发表,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夜色中的地坛公园斋宫,当史铁生《我与地坛》那些充满人生拷问的文字在现场回荡时,很多观众都被感动了。9月14日晚,在2024年中秋传统佳节到来前夕,第十四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明月寄相思 阅话中秋情’——‘我与地坛’中秋乐读会”活动举办。
为期11天的2024“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于昨日在地坛公园圆满收官,累计接待读者50.67万人次。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书市不过就是图书大集:卖便宜书,买便宜书。但是2024年的“我与地坛”书市却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原来书市可以这样青春,这样好玩。何谓青春?引领文化潮流;何谓好玩?
中国商报(记者 涂瀚文 文/图)“没有人能空手走出地坛书市”“逛不完,根本逛不完”“我与地坛又一年,喜欢在书摊前被挤来挤去的感觉”“连去两趟,收获颇丰”……9月13日正式开启的“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再度把地坛公园变成一片书海,并在社交平台上掀起打卡潮。
“史铁生热”火了一段时间了,且颇有继续火的趋势。从史铁生文章和书里的“金句”在网上广为流传,到捧着《我与地坛》寻找他足迹的年轻人,都成了一种文化景观。一位年轻人告诉我,是《我与地铁》这本书“陪她渡过了难关”。用梁晓声的话说,“当代年轻人在《我与地坛》中寻找人生解药。
去世快十四年之后,作家史铁生突然成了“互联网嘴替”,在全网大火。他生前的作家好友、被网友调侃为“潦草小狗”的余华说:“铁生是个对世界充满爱的人,有值得年轻人欣赏的灵魂。”年轻人也在网上大发感慨:“初读不解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全文2263字,阅读需要6分钟或者选择AI主播读给您听▽▽▽3月7日一早,话题“全网嘴替史铁生”冲上热搜,大批年轻人重读史铁生、讨论史铁生。为何史铁生会突然在网上“翻红”?自从“互联网嘴替”的说法出现以来,一批批名人、作家轮流被网友捧上这个位置。
貌似“潦草小狗”表情包,被封“在逃喜剧人”,严肃文学作品竟畅销国内外的国民作家余华,念念不忘他的“铁生”。如今网络上终于迎来了盛大的回响——接棒余华的“网红”身份,史铁生(1951-2010)被冠以“全网嘴替”“顶尖文笔”“治愈生活”,成为新一代“网红”作家掌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