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广州社区进行肺癌筛查累计达到1万余例,发现肺癌的检出率为2%。”近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何建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部肿瘤综合病区主任梁文华教授在“同心共筑肺健康-2024关注肺健康・早筛公益跑”活动中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了肺癌早筛早诊早治的重要性。
对于目前被认为不可手术的Ⅲ期肺癌患者,有没有方法把它转变成可手术?而且新治疗模式能令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这个开创性想法,日前被吴一龙教授领衔的广东专家团队证实可行。6月20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ancer Cell》(影响因子50.
北京时间6月14日,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在线发表了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首创“药物假期”新模式,打破了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肺癌患者以往需长期连续使用靶向药物的治疗方式。为什么想到要给晚期肺癌患者“放个假”?
“我们的目的就是一句话:让更多早期肺癌得到治愈,让更多晚期肺癌变成慢性病。”当所带领的团队研究成果第五次登上医学顶刊《新英格兰》,项目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著名肿瘤学家吴一龙教授这样总结。北京时间4月11日早晨,国际医学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IF=158.
12月15日,2024“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总结交流于北京举行。作为金山茶花计划肺癌领域首席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吴一龙介绍说,来自中国的临床研究力量和创新药物,将为改变肺癌领域临床实践提供强大助力,并带来更多临床选择和患者获益。
晚期肺癌患者能否停药而不会有肿瘤复发?这个大胆的设想,日前得到广东专家团队的临床试验证明。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北京时间6月13日深夜,著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JAMA Oncology)在线发表了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团队一项重磅研究成果。
“在肿瘤领域,患者活过5年即可算治疗成功、疾病逐渐慢病化。现在我们对晚期肺癌有了更多‘武器’,我们希望到十年还能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不复发。这也是科学家、临床医生共同努力的目标。”对于晚期肺癌治疗的最新趋势,吴一龙教授如此说。
4月11日凌晨,国际医学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影响因子158.5)在线发表了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团队的研究成果——ALINA研究。这是吴一龙团队的研究成果第五次登上该杂志。
在全球肺癌新发病例中,超过40%是中国患者。2022年中国的肺癌新发病例数达到106.06万,如何让肺癌走向“治愈”和慢病化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7月7日,在“早安,中国”肺癌防治专项行动启动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谈及如何让肺癌走向“治愈”时提出,“早”是关键。
目前,靶向治疗是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患者通常持续用药直到出现疾病进展。但这一模式也有不足,一方面,仍有不少患者受到长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长期持续用药也可能是诱导产生耐药的因素之一。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数约106万,死亡人数高达74万。近几十年来,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疗与管理正朝着精准化、慢病化方向不断前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张华 通讯员 刘苡婷 图/受访者提供“没关系,让我们来帮你!”这是被患者记在心里的林丽珠教授最常说的一句话。“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不让癌症患者绝望的好医生,让中医药登上世界中心舞台。”得知自己获得“最美医生”后,从医近40年的林丽珠教授朴素地说。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也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最新评估数据,2022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1996万例,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74万例。而在众多癌症当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均排名第一,分别占到了总发病人口的11.6%,死亡率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