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并不是一种在哪里都能长出的水果,它生于海拔500~2500米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以及灌木丛中,是贵州、鄂西山区、湘西、凉山、冕宁山区等地的天然野果,在贵州省有着大面积的人工种植,算是一种地域性的水果。
7月15日,记者从贵州刺梨·健康中国行启动仪式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上获悉,由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共同编制的《贵州刺梨功效研究》正式发布。
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2℃~16℃,无霜期200d以上,年降水量700 mm以上的地区,年降水量在 1 000~1 300 mm生长最好,石漠化山地土层要求0.5 m以上,土层太薄的地方不利保水,刺梨生长困难。
刺梨酿酒的千年历史据《大定府志》、《贵州通志》记载,用刺梨酿酒,在贵州已有上千年历史。明清时广泛流传于芒部、水西一带的《竹枝词》中吟唱:“尖头鞋子细花装,偏向邻家约女郎。半里如云伞如盖,担笼携酒送新娘。
贵州是最早开展刺梨人工种植的省份,人工种植刺梨在贵州已有30多年历史。2019年,全省刺梨种植面积176万亩,其种植过程不施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保证了刺梨绿色健康,又因其营养丰富,每100克鲜果中平均含量约2300毫克维生素C,被誉为“维C之王”。初秋9月,“助农团团”12大产业巡礼正式启动,深入全省各地州市地区,探访有“颜值”、有“气节”,还有“真材实料”的刺梨产业,为各位看官揭秘刺梨种植、刺梨产品、刺梨产业布局等相关产业发展进程。
【开栏语】 为深入反映贵州省的革命老区和沿边地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生动实践、显著成就和感人故事,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和沿边地区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生动展示革命老区和沿边地区人民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
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们,对于路边有一种浑身长满刺的野果肯定非常熟悉,每年只要到成熟的季节,不管天气多么炎热,都会和小伙伴们去采摘,农村里的人都很喜欢吃,这都是大自然赐给农村的美味,我想大家也都猜到这是什么东西了——刺梨刺梨,气微香,果实多为扁圆球形果肉脆,成熟后有浓芳香味,具有健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