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贯彻落实文化厅党组“1181”工作思路,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三个务必”,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培养广大少年儿童对祖国传统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8月18日至20日19:30,自治区藏剧团重点打造的西藏首部少儿舞台剧藏戏《顿月顿珠》在拉萨精彩上演3场,作为2023年拉萨市雪顿节精品剧目演出活动的组成部分,演出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广大观众共同探寻少儿藏戏的戏曲特色和艺术魅力,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社,西藏电视台、文化西藏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累计惠及观众1.8万余人、点赞量达2.8万人次,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为雪顿节增添了一份欢乐和喜悦。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拉萨12月28日电(记者刘洲鹏、丁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西藏两位藏戏少年——罗桑朗觉、扎西多吉今年7月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中获得“小梅花”个人称号。12月27日,西藏戏剧家协会为二人举办颁奖活动。
藏戏迷们看过来~西藏首部少儿舞台剧藏戏《顿月顿珠》将于2025年2月11日至13日在拉萨藏戏艺术中心上演《顿月顿珠》该作品作为传统八大藏戏舞台化数字化资料保存建设工程作品之一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以藏戏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围观信息时间:2
13岁的小演员旦增梦朗身着深绿色藏戏服饰,跪在舞台中央,眼角噙泪,紧搂着失去意识的弟弟……低沉、哀恸的藏戏唱腔,舞台两侧实时滚动的字幕,看哭了不少观看试演的观众。藏戏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少儿舞台剧藏戏《顿月顿珠》。这是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打造的西藏首部少儿舞台剧藏戏《顿月顿珠》的片段。
新华社拉萨2月13日电(记者蒋梦辰)“到‘顿月’了。希望他今天能把高音唱上去。”尼玛普赤的眼睛里满是期待,她双手攥紧博拉(拉萨的一种传统服饰),眉头紧皱,却又忍不住轻声念叨。帷幕后,她的孙子罗桑朗觉正调整呼吸,等待登场。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拉萨12月28日电(记者刘洲鹏、丁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西藏两位藏戏少年——罗桑朗觉、扎西多吉今年7月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中获得“小梅花”个人称号。12月27日,西藏戏剧家协会为二人举办颁奖活动。
中新社拉萨8月14日电 题:藏戏唱响青藏高原600年中新社记者 赵朗开放式舞台中心,悬挂藏戏鼻祖唐东杰布的唐卡画像,演员连续跳步旋转于台,唱响藏戏《顿月顿珠》。8月上旬雪顿节期间,拉萨罗布林卡迎来一年一度的藏戏表演。《顿月顿珠》作为八大藏戏之一,在西藏家喻户晓。
《顿月顿珠》南充大剧院演出现场。南充新闻网讯(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谯灵敏/文 张瀚誉/图)6月5日是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的第8天。当晚,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演出的西藏首部少儿舞台剧藏戏《顿月顿珠》亮相南充,进行了剧目打造成功以来的首场正式演出。
来源:【华声在线】藏戏,也称为“阿吉拉姆”,是集说唱、表演、歌舞、文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阿吉拉姆”,唱腔高亢优美、舞姿粗狂大方、剧情跌沓起伏、角色丰富多彩,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区文化部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文化惠民润心为工作主题和核心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创新实施“八大工程”,奋力推进西藏文化高质量发展,全年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6月8日晚,随着音乐剧《少共国际师》在四川南充大木偶剧院演出结束,为期11天的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也由此落下帷幕。从5月29日至6月8日,11天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34部优秀儿童剧目轮番上演,为观众献上了一场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儿童艺术盛宴。
中新社拉萨7月31日电 题:西藏非遗文化公共课受热捧 民族传统艺术后继有人中新社记者 赵朗声音响起,高亢嘹亮,十余名孩子正依次练习经典藏戏《白玛文巴》片段的唱腔,两位老师认真指导着,不时示范或帮学员纠正。藏戏是西藏自治区群艺馆(区非遗中心)开设免费开放常态培训班的课程之一。
雅鲁藏布江宛似一条银色的巨龙,由西向东奔腾在西藏的东部,它流经仲巴、萨噶、昂仁、白朗、日喀则、曲水、拉萨、贡噶、乃东、桑日、曲松、加查、朗县、林芝、墨脱等33个县,在我国境内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
唐代画家阎立本《步辇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唐贞观年间,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派使臣禄东赞觐见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场景。这是布达拉宫(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帆 摄当时,松赞干布已迁都吉曲河下游的逻些。逻些,就是今日的拉萨城,吉曲河就是拉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