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远程多少年来,我一直忘不了父亲曾经用过的那把篾刀。就是这把篾刀,父亲拿着它,为大家庭也为孩子们铺就了人生之路。记得在大集体的时候,我家老小共九口人,仅爹爹和娘两个劳动力,家里成了超支户。为了家庭,爹爹拿起篾刀开始了副业。
中新网泸州7月19日电 题:四川龙马潭篾匠老范:指尖上的坚守 五十载如一日。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西坛村69岁的范明青都会上山砍下的新鲜竹子,将竹子打捆背好,走在乡间小道,长长的竹梢拖在地上,一路沙沙作响。
寻找老手艺秋后的稻田瘦了,田埂显露出来,像一股一股的脉络网着。在老郭的眼里,布满稻茬子的稻田更像是他的竹匾,平平整整架在村里,富足祥和。秋收过后,老郭又得忙篾活了。在老郭的心里藏着一句古语,这话是师傅说的。师傅说,工头工尾藏着金,篾匠没有闲日子。
荆楚匠人之黄绪波:竹器艺人51年的坚守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荆州社会正文 来源: 荆州电视台 时间:2016-06-04 18:29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艾冀)千年的古乐乡,今天的新江口镇,曾经辉煌的竹器社如今无影无踪,原厂址上修建了高档小区,在松滋老城区的和平街,有一家
从前有个篾匠,来到一户人家,东家正在刷锅,问他:“您是做什么的?”篾匠回答:“我在青龙背上扒脊皮。”东家淡然,“哦,是个篾匠。劳烦师傅做个千篾不接头吧。”篾匠拿起家伙什儿,不一会儿就把一只崭新的洗帚交给东家,东家含笑泡茶接待。
各种竹篾生活用品蒋来法正在编制竹篾编制“竹鸡笼”团篰早年编制的竹篮工艺品学成这门手艺需苦练多年近日,笔者刚走进位于大源镇蒋家村花台弄蒋来法的家中,就看到一条条篾片、篾丝在他手中上下翻飞,旁边错落的放着竹篮、蒸笼、晒匾……各种篾制品。
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是家用器皿编织的主要材料。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KPW15M课题名称: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课题负责人:何雅叶工作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酉水河畔的比耳村,青山环抱,村内村外成片的脐橙树上挂满了金灿灿、沉甸甸的果实。 团结报见习记者 胡承鼎 摄每个篾匠出师后都会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篾刀。胡重云的这把篾刀伴随了他52个年头。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杨贤清 摄精美的竹艺杯具。
以前常见常用东西,如今都变成了老物件了,在几十年前的农村比较常见,现如今基本上已经消失了,这东西80、90后肯定不认识,能见过这个物件的至少得是70后,这物件很稀有了,也很有纪念意义,年轻人不需要知道,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总是回头看怎么会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