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民国政府在南京正式宣告成立,至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走台湾,短短的37年间,民国军史上最为复杂的军事机构如同叠床架屋一样地出现了,低效臃肿的“衙门”层层叠叠,真正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但实际上,绥靖政策可不是二战的首创,在战国时期,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东方六国同样上演过绥靖政策,他们要么是派个太子去秦国当人质示好,要么割地赔款求秦国退兵,不仅失去了春秋时老祖宗留下来的土地和财富,而且都得上了“恐秦症”。
绥靖主义,l又称绥靖政策。对侵略者姑息、退让,牺牲别国利益以求暂时的和平与苟安的妥协政策。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了《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献上希特勒德国“奴役的祭坛”。
怀柔历史沿革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区之一商周战国铜盘青铜质。1990年3月怀柔一中科技楼战国墓出土。公元前2000~前1000年,商时,怀柔属燕亳方国,西周时属召公奭燕地的范围。前475~前222年,战国时,燕国在今怀柔县北房镇梨园庄城子地始置渔阳郡。
俄乌战争爆发后,我们常听到“拱火”这个词,就是说美西方不想让战争结束,不停的唆使乌克兰继续战斗的意思。但美西方这些邪恶的国家,并不是对所有的冲突和战争都采取“拱火”的态度,也有“绥靖”的时候,简直就是无耻双标的代表。
在古代,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在平定地方或边疆叛乱后,为了安抚当地百姓,总会出台一些政策和方略,并且将这些政策和方略以极简明的文字刻在石碑上、植入地名中,永久纪念,达到教化百姓,让全国上下都牢牢铭记的目的。“绥”本义是指登车时用以拉手的绳索,有了这绳子,人就安定了,安全了。
在二战开始之前,当时的英法等西方大国为了保护自己手中的利益,一直在积极推行绥靖政策,最后将德国和日本推上了战争的顶点。到底什么是绥靖政策?当时的英法两国为何要执行绥靖?这背后到底蕴含怎么样的博弈?接下来让我们回到二战前的英国,去探寻这个问题背后的答案。
各行营武昌行营 1935年3月1日由豫鄂3省“剿匪”总司令部改编而成,张学良为主任,杨永泰为秘书长,钱大钧为参谋长。关于行营职掌,蒋介石在成立典礼上称,为“剿匪”、“禁烟”和“推行新生活运动”3件大事。3月12日蒋介石令该行营设立陆军整理处。
解放前,湖南是全国匪患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尤以湘西最为突出。据统计,全省境内的土匪,包括国民党部分地方武装共18万余人,其中百人以上集股活动的土匪就有170多股,盘踞在湘西广大地区和湘南、湘北边缘地带及湘中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