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肥胖的危害并没有“击退“他们的懒惰,也没有”吓跑“他们那旺盛的食欲。不想被肥胖拖垮,该咋办?来,小妙找到了好方法!因为肥胖问题越来越突出,以至于在全球都”出了名”,大量研究肥胖的实验更是接踵而来。
都说瘦子吃什么都不会胖,而胖子喝口水得能长两斤。关于长胖的原因,除了一直以来的“个人肥胖基因论”,近年来“瘦子菌”论也逐渐成熟,成为研究热点。即瘦子之所以瘦是因为他们体内的肠道微生物的种类与胖子的肠道菌群有所不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华大基因智惠医学研究院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首次从大规模中国肥胖人群队列中筛选出潜在致胖菌——巨单胞菌,并揭示了其通过降解肠道肌醇、促进脂质吸收、导致肥胖发生的机制。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马遥遥生活中,不少肥胖者为了减重,尝试过很多方法,却依旧朝着肥胖方向发展。46岁的周先生(化姓)就是其中之一,他无论怎么努力减肥均以失败告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发现这很可能是肠道菌群在作怪。家住海南的周先生身高1.
一些人感觉自己“喝水都胖”,或者胖了怎么减肥都瘦不下来,不免怀疑难道自己是天选“胖子”?有研究表明,肥胖与肠道内的细菌息息相关,如果肠道中“胖菌”较多,那么对于减重就是事倍功半。肥胖与肠道菌群相关吗?肥胖和肠道菌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顾名思义,肠道菌群,就是生活在我们肠道的一大群“细菌”微生物,它是自我们出生后,就与我们共生共存的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庞大到我们无法想象,每个人肠道菌群细胞数量竟然是我们人体全部细胞数量的10倍之多。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华大基因智惠医学研究院首次从大规模中国肥胖人群队列中筛选出潜在致胖菌——巨单胞菌,并揭示了其通过降解肠道肌醇、促进脂质吸收、导致肥胖发生的机制。
Wang, H. . Microbial perspective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weight management approach: Ruminococcus gnavus may serve as a key target for weight loss. Gut Microbes, 17. 见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