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头的马路隔离护栏开始纷纷被拆除,引发了人们的好奇。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一举动?是出于美观的考虑,还是为了实用性,亦或是为了进行基础设施重建?或许,这一现象暗示着公众素质的提高,人们不再需要实物隔断,而是将路上的白色实线视为心理上的分隔线。
昨天上午,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对近日发布的《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到2022年底,北京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74.6%,市民45分钟以内通勤出行占比达到56%,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控制在6.0以内。
4月2日,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暨广告牌匾规范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同时,集中开展护栏专项治理,包括撤除占压盲道、斑马线护栏,撤除机动车分道线护栏,撤除小区、学校、医院出入口机非隔离护栏,撤除人行步道长距离护栏等。
7月10日,北京地铁发布消息称,从2018年起拆除车站内硬质导流围栏。陈先生平时多在早晚高峰乘车,直到有一次推着童车在非高峰时段乘车,才发现特别不方便,“没有太多人,但也得绕着铁围栏走,才发现绕路不少。”
近日,天通苑南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收到市民反映“东一区某商户擅自用护栏把自家门前的人行便道围住,将道路占为己有,影响了市民通行和市容市貌”。执法人员立即找到该商户了解情况。原来商户将其门前用地圈占起来,是为了方便自己或自家客户停车,但却没有经过任何单位的审批。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透露,今年北京将推进“无界公园”建设,因地制宜拆除20家公园围栏、围挡,增加步道、文体等便民设施。而在数月前,部分区域点位已相继开展“拆栏透绿”的先期尝试。以朝阳区为例,拆除公园围栏三万余延米,一些变化正显现出来。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获悉,今年本市将重点治理阻车桩等5类公共服务设施。此外,本市将集中开展护栏专项治理,包括撤除占压盲道、斑马线护栏,撤除机动车分道线护栏,撤除小区、学校、医院出入口机非隔离护栏,撤除人行步道长距离护栏等。
春季开学日,本市早高峰提前到6点半开始。虽然恢复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但早高峰仍有提前、路面交通压力上升明显。交管部门启动高等级上勤方案,全市交警全员上路,重点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疏导;学校周边加装新版人行横道标志,提升学生出行交通安全。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吕少威)记者18日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近年来,北京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锚定“便捷、顺畅、绿色、智慧、安全”目标,“一街一策”推进区域交通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市民交通出行获得感,涌现出朝阳区麦子店街道等一批先进典型。
城市风景不再割裂市民入园无需担心绕远儿24小时都能逛公园回家也不绕远了这是“无界公园”带给市民实实在在的惊喜北京今年至少建造20处无界公园目前,朝阳、海淀已率先启动“拆栏透绿”工程,长春健身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海淀公园等都拆掉了围栏。
8月23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交管局获悉,自8月31日起,北京将陆续实施第三批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措施,届时,除部分道路外全市公交专用车道均在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对社会车辆放开,南中轴路快速公交专用道将成为北京首条调整通行规定的快速公交专用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