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万水千山》系列纪录片第三集走进秦岭看新老秦岭人共同守护物种多样性的故事秦岭是我国地理意义和气候意义上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独特的地候条件使得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种群在这里得以保留成为我国的“南北特种生物库”在秦岭的南北两麓新老秦岭人分别用
央广网黔东南12月4日消息(记者栾小琳)近日,10多只中华秋沙鸭飞抵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舞阳河景区越冬,它们在碧绿的河面觅食、追逐嬉戏,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近年来,施秉县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水青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来此过冬。
2024年8月29日,在健康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大会上,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与健康报社共同发布“野生动物友好医药网络”,旨在推动医药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医生、专家等多方开展协作,探索生态友好的野生动物药材的人道替代解决方案,同时促进价值链企业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实践。
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切实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提高濒危动物繁育保护综合能力,积极谋划争取项目资金,完善濒危动物保护基础设施,持续加强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水平,濒危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努力探索高鼻羚羊种群保护发展模式。
被救助的野生亚洲象龙龙 赵岗 摄“这头正在进行用鼻子扯断藤蔓运动的小象叫龙龙,是我们保护中心从野外救回来的,它因为左前腿受伤跟不上象群被遗弃了。你看现在,龙龙像一个在游乐中不知满足的小孩子,玩得比谁都开心。
编者按天穹之际,沧浪之间,高寒荒漠,丛林深谷,有无数美丽的生灵。许多人默默守望、精心呵护着它们,让它们自由栖居,以独特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壮丽。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
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加大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力度,保护物种多样性——海南长臂猿种群和数量稳步提升■ 海南日报记者 孙慧秋冬季节,儋州湾潮汐涌动,黑脸琵鹭伸出长嘴“地毯式”搜寻食物;夏季清晨,热带雨林中,海南长臂猿自由穿行林海;夕阳西下,在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坡鹿成群结伴,在草地追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英国《自然》杂志新近发表一项国际研究显示,森林采伐管理措施能让区域内的哺乳动物物种更丰富,被捕猎的风险也更低,有助保护大型濒危哺乳动物。2023年2月24日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拍摄的桑给巴尔红疣猴。
原标题: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百余种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 本报记者 刘欣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野生动物种类丰富,陆生脊椎动物3000余种,已定名昆虫13万种。野生动物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原标题:河北全力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80%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记者近日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截至目前,河北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地278处,总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全省超过60%的物种和80%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6月20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野生动物保护及国际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从21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栖息范围不断扩展和优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已将该物种从“濒危”等级调降为“易危”等级。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于文静、张晓洁)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与此同时,长江拦河筑坝、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人类活动仍然较多,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尚未根本好转。下一步,我国将采取三方面针对性措施,加强长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开幕。在COP29的“中国角”(China Pavilion),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等单位举行了“公众参与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边会。
初夏,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近万只遗鸥聚集在四面环水的湖心岛上孵卵,大量雏鸟陆续破壳而出。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红碱淖水域面积不断扩大,周边环境持续改善,来这里繁育后代的遗鸥数量逐年增加。地处毛乌素沙地的红碱淖,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