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闫硕 北京报道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实习生陈雪珂 武汉报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慢性病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知晓率、低控制率和重经济负担等特点,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证实,不合理膳食在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中均是致病因素。
本期嘉宾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6月26日,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印发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如何科学减重?
别着急,今天《我是大医生》邀请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 陈伟教授,以及常年饱受减肥痛苦的青年演员潘阳,来为我们权威、专业、科学、实用、综合的讲解一下肥胖解决方案,指导人们正确地减重。
“五一”假期如何轻松“享瘦”?医学专家表示,减重要秉持科学态度,科学饮食是关键,坚持运动是保障,应尽量避免以下误区。误区一:只运动就能减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汪芳表示,运动是消耗人体能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仅靠运动无法取得较好减重效果。规律运动和饮食控制缺一不可。
(卢俊杰/图)从今年春节档《热辣滚烫》上映,片中贾玲减肥暴瘦引起讨论,到不久前世界防治肥胖日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有关身材的讨论似乎总会不定期袭向热搜。减肥的背后是审美问题还是健康问题?身材焦虑的背后是与具体生活息息相关的隐秘联结。“我穷尽毕生之力,最多只能给20万人看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春节的大鱼大肉模式让不少人都得上了“幸福肥”,有人在网上晒自己胖了几斤,也有人下过了正月就减肥的决心但又不想特别拼,所以,各式各样的减肥方法中,多喝茶能“刮油”就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喝茶“刮油”到底靠不靠谱?还有哪些与减肥相关的传言?
“体重管理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融入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动态、精准的方案是体重管理的基础。通过AI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应用,配合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能够高效地对患者体重进行监督管理、动态调整,以达到长期体重管理的最佳效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从202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 张鹏:如果体重到了超重状态,BMI介于24到28之间,这些人往往就多了有10~20斤的多余体重,那么这些人我们要积极地经过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我们要在每日摄入的食物当中要减去差不多1/4的食物,而且要运动量比平常增加1.5~2倍。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近日正式上市销售,再次引发业内对减重赛道的关注。11月20日,来凯医药再次披露其在研肥胖症治疗新药LAE102新进展:集团已与礼来公司签订一项临床合作协议,旨在支持和加速LAE102针对肥胖症治疗的全球临床开发。礼来将负责在美国执行一项一期研究并承担相关费用。
近年来,在一些社交媒体上,通过减少或阻断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减肥方式广受追捧。这种被称为“低碳减肥”的办法靠谱吗?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分解后会产生葡萄糖,这种人体必需的营养,一旦摄入过量,无法消耗掉的葡萄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 高蕾)“当前,我国居民肥胖率持续上升,肥胖症防治工作仍存在知识普及不足、医院跨学科门诊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亟须以一个专业引领、全社会协同参与的肥胖症防治网络来同心发力。
来源:环球网 2024年12月29日,由中国肥胖联盟、广东省21世纪教育基金会主办的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正式落地。该项目旨在通过参访和培训交流活动等多元方式推动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在全国优秀医疗机构落地。
生活在北京的张程今年29岁,身高1.63米,体重116斤左右,并不属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张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9月初,她曾打过一次0.5毫克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打完一周内,瘦了四五斤。用药后第二周食欲恢复,体重又回去了。
5月11日是中国医师协会倡导设立的“中国肥胖日”,旨在呼吁公众科学减重、健康生活。减肥“神药”无资质,“减肥营”良莠不齐,“小作坊”吸脂手术致死致残……近年来,减肥相关产品与服务形成巨大市场,也伴生出不少乱象。有哪些陷阱需要规避、治理?怎样科学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