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在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立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地方人工智能的立法及经验”与“人工智能立法的未来设想”等环节展开热烈讨论,并形成相关共识: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关键性技术,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是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3年7月7日上午,以“数字治理:生成式人工智能之法律回应”为主题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蓝厅成功举办,9位法学法律界及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大咖,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政策框架、制度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构、伦理与治理、合规挑战与应对、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观察等相关话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马驰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在区分实在论-非单纯资格说-群集论等有关法律主体概念的基本立场之后,力图发展出一套基于霍菲尔德权利义务类型理论的法律主体概念,将法律主体资格大致划分为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义务能力三类要素。
不到一年时间,我们从Chat GPT3.5的聊天和文本生成功能,迈进到性能更加强大的GPT4,一直到两个月前,仅需一个指令就能自动生成视频的SORA诞生。同时,AI对法律服务行业的影响正迅速深化和扩展,如何应对成为法律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独角兽法学联合书单,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旗下品牌“独角兽”发起,联合全国多家法学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发布,致力于向社会推荐最新出版的优质、前沿、经典的法律类图书。本书单经法学评委专家团审定后定期发布,这是2024年第6期书单。期待热爱法学书籍的读者,与我们保持紧密的联系。
武丹/制图作者|张国鹏责编|薛应军正文共3263个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2024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论坛6月1日在京举行,来自经济、法律与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法律应对”这一论坛主题进行交流研讨。本届论坛坚持数字经济发展与规范并重,突出经济、科技与法治的融合。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风口。相较而言,人形机器人法律地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类人外形的具身存在,以涌现方式生成的决策和内容,这两个基本特征引发了人形机器人特有的法律难题。
2023年全国两会前夕,澎湃新闻记者从民进中央网站获悉,民进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加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伦理治理的提案》。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构建新的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