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媒体与观众的看法,似乎有一些不同,仅仅过去一周,豆瓣上《信条》的评分就从8.1直跌至7.9, CinemaScore也只给出了差强人意的B级评分,可见,《信条》的实验性和解谜性超出了一般观众的接受能力。
《信条》的豆瓣简介倒是非常简单: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条”一词是唯一的线索与武器。主人公穿梭于全球各地,开展特工活动,力求揭示“信条”之谜,并完成一项超越了真实时间的神秘任务。这项任务并非时间之旅,而是“时空逆转”既然作为诺兰的作品,这位以拍“烧脑电影”出名的大神,之前拍过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无一不让许多影迷觉得既迷人又“烧脑”,有句短评是这样说的:“如果是别的电影就算了,诺兰的电影如果有逻辑看上去不通的,我就只觉得是自己脑子烧坏了。”
《信条》是一部2020上映的美国科幻动作电影,又名《TENET天能》,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演员约翰·大卫·华盛顿、罗伯特·帕丁森、伊丽莎白·德比茨基、亚伦·泰勒-约翰逊主演,剧情讲述一名佣兵主角接到神秘组织指派的谍报任务,他必须靠两个字“天能”面对超越现实时间限制,不再只局限于现在的重大挑战,试图阻止即将发生远比核战还要可怕的危机,誓死为地球全人类的存亡奋战。
近期,《奥本海默》在国内重映。这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拿下第 96 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 13 项提名。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诺兰谈到了拍摄这部电影的缘起,“我在《信条》中提到的那段话就是我对奥本海默产生兴趣的开始。
“Tenet”算不上一个出镜率很高的英文单词,直到克里斯托弗·诺兰编剧和执导的同名电影《信条》近期上映。正是因为这部电影,很多人不仅知道了“tenet”一词,或许还知道了它曾是一个拉丁词语,出现在意大利庞贝古城废墟的萨托方阵上。但即使没有这部电影,很多人也会发现“tenet”的神奇之处:无论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它的字母顺序都是相同的。这种现象在英语中称为palindrome。和“tenet”具有同样结构的英文单词还有不少,常见的包括:civic,radar,level,kayak,reviver,madam,等等。
影迷期待已久的诺兰的新片《信条》终于上映了,我也是第一时间去看了。相信很多人是通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认识并喜欢上这位鬼才导演的。《盗梦空间》四层梦境的设置依然为人津津乐道,《星际穿越》里黑洞以及五维空间的展示,让人们脑洞大开。
《论语》中有句话: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意思是说,人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足,作业务没有诚信就不会兴隆,国家没有诚信,早晚会衰亡。水有源头,木有根本,人的源头和根本就在于一个“信”字。那么,“信”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