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海上航空兵的作战模式还未成熟,吨位厚重的铁皮战列舰,再加上射程三四十公里的重炮,就成为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主宰地球海洋的真正王者。《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主要海上强国的战舰吨位都进行了一些限制条件。
(接上篇)二战英国战列舰(中)3、纳尔逊级战列舰(Nelson-class battleship)简介纳尔逊级(Nelson-class)是英国皇家皇家在1922年后投入建造的战列舰型号,也是华盛顿海军条约后第一批建造的舰船,所以也被称为第一艘条约舰,为遵守华盛顿条约限制,舰船采
希特勒1933年上台后,第三帝国海军极力策划基于大西洋作战的战略,从而发展现代化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组成的小型舰队就提上了日程。《凡尔赛条约》限制了德国水面舰艇的吨位为万吨,德国人也就或多或少地据此发展“装甲舰”,又被称为“小型战列舰”。
说到战列舰时代的最强海军,在一战及以前,从前无畏舰到无畏舰,再到超无畏舰,都应该是英国海军处于领先地位,不论是单舰水平还是整体数量都是非常强大的,在“海军假日”后,英国海军的新型战列舰发展缓慢,在二战时代的高速战列舰时代中,美国海军的新式战列舰们,在数量和质量上,实际都成为最具时代代表性的军舰之一,不过有一个问题是:美国二战前的战列舰中,从西弗吉尼亚号BB-48到北卡罗来纳号BB-55之间,存在编号的空白。
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主力舰的吨位和主炮口径,并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总吨位比例为5.25:5.25:3.15:1.75:1.75。
著 :艾丹·多德森译 :刘杨旧思路——一艘更强大的前无畏?在1903年德意志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开始后,人们随即考虑了下一步的建造计划,当时的德皇对世界各国正在建造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印象深刻,并开始思考德意志海军是否也应该将主力舰阵容统一为这种舰型。
一战结束之后,《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只能拥有15000名海军官兵,服役时间25年,船舰仅能保有6艘排水量10,000吨以下的旧式战斗舰、6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12艘鱼雷艇,禁止拥有军用飞机、航空母舰和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