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里,不长不短,是很多初学者的第一个小目标,也是向着10公里、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前进的基础。刚开始跑步的跑者一般需要30到40分钟才能跑完5公里,如果能跑30分钟以内的已经是中级水平,高手可以跑25分以内。
跑友评论留言:我慢跑,7分半配速跑五公里,心率一直在165到170之间,刚开始有点儿气喘,二公里后就好点儿。今年54了,这么高的心率还敢跑嘛?这种状态对于初跑者来说,可以说是挺正常的一种状况,很常见。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也欢迎跑友对这种状态提出自己的见解。
#夏日生活打卡季#还在因为跑步心率高而瑟瑟发抖吗?跑步结束之后,华为手表都会提示是否测量恢复心率,了解恢复心率之后,不少人就可以把心放肚子里了[憨笑]。每次跑步结束后,手表不要按的太快,华为手表会提示你是否测试恢复心率,不要犹豫,点下去。
大部分跑友,对心率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常见的大概有以下五个问题:1、有高心率伤害健康的概念,结果没弄清楚自己的最大心率,压着过低的心率跑,导致跑步强度过低,摄氧量下降,跑步能力下降,锻炼效果达不到最佳。
跑步的心率原来一直居高不下,现在慢慢学会控制了,那么我们的心率控制到多少合适呢?给大家比较简单的计算公式:1、心率最高值:我们的最大心率=220-年龄,比如说你现在是30岁,那你最大的心率就不能超过220-30=190,否则你的心脏就会受不了,呼吸非常急促,持续超过几分钟就会对心脏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诱发昏厥、猝死,所以这个最大心率一定不要超过。
于是,很多人忽略了最基础、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数据,那就是心率。中国台湾地区的马拉松跑者、铁人三项运动员、标准铁人三项成绩2小时05分的徐国峰就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解释了怎样通过心率进行不同强度的训练,以及如何利用心率帮你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