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一些不良商家生产和销售的灭火器不“灭火”、防火玻璃不“防火”问题。有不良商家直言,“我怕3·15(晚会)这天查”。监管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让这些商家们不只是3·15这一天怕被查,而让其365天每天都怕查。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一年中,3·15只有一天,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却每天都是进行时。过去一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出“追踪到底”主题报道,从3·15的“限时报道”,升级为365天的常设栏目。
点击进入投诉通道,封面新闻为你维权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春天已到来,回暖的不仅是气温,更是消费市场的“活力值”。消费热起来,消费堵点也应畅起来,在2月20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追踪到底·315云投诉主题报道”,开通七大渠道,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让维权有力度,消费有热度。
一年一度的“3・15”又来了!“3・15”的来历“国际消费者权益日”(Word Consumer Rights Day)是每年的3月15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3·15即将到来,“消费权益”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其实,消费日日发生,消费维权不应只是315,更应该是365。在2月20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追踪到底·315云投诉”主题报道,开通七大渠道,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让维权有力度,消费有热度。
图源视觉中国每年3月15日,都很“热闹”。商家们如坐针毡,媒体们揭黑曝光,消费者们吃瓜看戏。“315”是干什么的?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有关组织都要举行各种活动,维护自身的利益和诉求。
南都讯 辛苦攒钱购房却发现货不对板、质量问题频出、承诺的优惠不兑现?去银行存钱,却遭遇捆绑销售购买了保险或理财产品?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是在网上购物,却遭遇平台数据“杀熟”?花钱消费却频频“踩坑”,各种套路防不胜防?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3月15日18时,澎湃新闻24小时直播频道首次推出的“315八小时大直播”特别节目正式收官,8小时不间断直播,纪实暗访、麻辣点评、热线互动、焦点解析轮番播出,连续推出12个焦点报道或议题,多个话题登上热搜,相关报道掷地有声。
2023年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的开局之年,随着“非经济因素”的扰动逐渐弱化,市场普遍预计,“回暖”将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同时,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