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记者 冯仪 潘剑 刘艾鑫)2023年全国高考6月7日开考,记者观察各社交平台发现,与往年一样,紧张、期待、困惑、憧憬等词汇是今年高考生们经常提到的高频词。高考前夕,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接受了央广网专访。
中国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生活在一个竞争的,有功利性的,甚至攀比的一个文化环境里。孩子大量的时间都被竞争、考试、作业、功课占领,被一个个僵硬的机械化的指标衡量。父母不要以为爱孩子,就一定能让孩子幸福。真正的幸福,只有提供适宜成长空间、环境,让孩子自己创造!
本文为彭凯平老师在2022年8月6日,方太集团和正和岛联合举办的“‘长期主义 解码幸福’企业管理沙龙暨《方太文化》图书思享会系列活动厦门站”中所作“积极的心态,澎湃的福流,积极心理学的启示”分享精编,内容有删节,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口 述:彭凯平 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幸福,什么是幸福,如何去体验幸福。
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最近的一番话,让曾经的那碗鸡汤瞬间变味了!他说啊:压力并不会变为我们动力,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愚蠢!除此之外,他还说了:我们要去相信积极的力量,少去信消极的力量。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美满!他这一番话,瞬间让曾经的那句: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变得有点不一样了!
积极心理学提升人生幸福感的三个方面。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这三个达到我觉得我们这一辈子活得很美好而且很有价值。出现心理问题肯定要看医生要吃药,这个不是心理学能够完全解决的,是要靠精神病学、病理学、运动学、营养学方方面面的。
近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家彭凯平教授在“人文清华讲坛”上发表了《跨越疫情,心理重塑》的演讲。他指出,疫情不仅对人的身体,也对人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上,需要整理心情,疗愈创伤,建立积极心态,直面困难,迎接希望。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作者:土豆妈来源:女儿派上个周末,带儿子去同学家做客,同学妈妈一直在抱怨:“真感觉我儿子越来越迟钝了,小时候学东西可快了,越长大反而感觉智商倒退了。”她说自己和老公很注重教育,从小就开始给儿子各种启蒙。早教班也上了,思维课也报了一堆,可儿子上了小学却越来越跟不上了。
来源:央视网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心理挑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实现自我疗愈,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期节目邀请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彭凯平教授,分享情绪调整三大法宝。
《醒世恒言》中有言:“事非干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强言。”有些事,管了就是错;有些人,一聊就心寒。随着年龄增长,对人对事的态度也开始成熟,是时候收起任性,放下期待。人过四十,莫管二事;人到五十,莫理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