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一事,7月16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人事处一名负责离职管理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90多名科研人员于6月份集体向该研究院提出离职,“他们都是自愿离职的,现离职手续都已经办完。”
在一度沸沸扬扬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下称“中科院核所”)集体离职事件数月后,中科院核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宜灿出现在了12月9日举办的“全球资本促进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论坛”上。“这件事早已经结束了。
报道称,合肥研究院旗下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余名科研人员,放弃编制与福利房集体离职。第二天,合肥研究院人事处一名负责离职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90多名科研人员于6月份集体向该研究院提出离职,“他们都是自愿离职的,属于正常人员流动”。
中科院调查90多人集体离职事件最新消息,中科院90多人离职原因披露。中国科学院20日消息,针对该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近期传出所属研究单元有90多人集体离职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中科院党组已成立并派出专项工作组赴合肥展开调查。
4月14日,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重磅专题《创新引领·国安砺剑》上集,总结回顾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十个重大间谍案件。其中披露了一起“科研人员因出卖核心机密被判死刑”的案件——“可耻的叛国者——黄宇案”。
嘿,各位网友,最近这起科研人员出卖机密被判死刑的事儿,真是让人气得牙痒痒啊!这哪儿是科研人员,简直就是国家的叛徒嘛!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那个科研人员黄宇说起。这哥们儿原本在咱们国家某个涉密科研单位混得风生水起,可谁知单位改革,他成了末位淘汰的对象,一下子就被通知待岗了。
人才流失是每个领域都面临的挑战,然而近期中国科学院的一系列高级科学家的离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们代表了中国科研界的精英,不仅在学术上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各自的领域都享有盛誉。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即使月薪过万,他们也不再愿意坚守在科研的战线上。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