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万有相通”——具有21世纪时代特点的人类新哲学》中曾经讲到,2002年,也就是人类社会新世纪的开端之际,北大著名讲授张世英的代表作《哲学导论》问世,正式宣告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哲学体系的诞生:万有相通的哲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德国哲学家谢林的十句至理格言,体会其深刻的哲学思想,读懂受用一生。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大体可以分为四方面,其一是自然哲学,其二是先验哲学,其三是同一哲学,其四是天启哲学,这四个方面中以同一哲学最为重要。
在谈到诗与存在的关系时,海德格尔曾引用荷尔德林的两句诗,用来概括他自己的生存论思想: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大地之上。这两句诗的重心是“诗意”一词,它与“劳绩”和“大地”构成完整的语境。在海德格尔看来,两千多年来哲学家们讨论的都是存在者,而不是存在本身,存在被遗忘了。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贺辉 首席记者 解强民 报道出于某些原因,90后“陈直”并不喜欢自己身份证上的真名。三年前,“翻译海德格尔的农民工”受到多家媒体关注,他以陈直的化名进入公众视野。就连近日出版发售的《海德格尔导论》,署名也是陈直。
中新社成都11月7日电 题:海德格尔如何跨越时空与老子“论道”?——专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杰出教授曹顺庆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作为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对中国的道家思想怀有浓厚兴趣。
德国生存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讲授了有关德国的“罪责问题”的课程。在那黑暗年月里,雅斯贝尔斯一方面生活在由个人境遇而来的恐惧中,另一方面,作为哲学家的他也在持续思考极权主义和种族灭绝政策对人性的种种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