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的高度,阐明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为我们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世界遗产提供了重要指引,必将极大激励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保护传承好文化和自然遗产。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
闵庆文如今,浙江省丽水市已拥有“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4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丽水通过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特色产品认证与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等,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文化遗产良品”。 图为丽水的灵芝栽培基地。
10月1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特别策划举办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中国”邮票特展在博物馆一层开展。该展览首次以邮票这一独特载体集中展示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进一步激发观众关注自然、保护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7项,位居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均居世界首位,总面积达7.06万平方公里。”这是6月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透露的数据。
来源:海外网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
近日,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第十二期“文化东城”会客厅活动,以“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为主题,邀请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宋新潮作为主讲嘉宾,讲述我国世界遗产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意义及保护现状。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21年7月,中国已有56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