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3月6日消息(记者郭东隅)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惊蛰,又名“启蛰”,惊蛰节气的到来,预示着仲春时节的开启。“蛰”,为藏之意。惊蛰时节,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自此以后,气温回升较快,春意渐渐浓厚,万物复苏,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即将来临。
”三月到、轻雷始”,每年3月的4-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惊蛰节气就到了。惊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顾名思义,惊蛰指“打雷惊动冬眠蛰伏的动物”,一个“惊”字,把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春晴泛舟》陆游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春始”,今日,惊蛰。二十四节气多和自然现象有关,唯独“惊蛰”提及动物起居。
3月6日,春雷一声响,惊蛰已然至,自然万物“怦然心动”。根据《夏小正》记载:“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在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这声春雷惊醒了蟋蟀,还唤醒了两只海狮。三岁的海狮凯迪还没怎么见过世面。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居的小动物被雷声惊醒而出动:黄鹂不停鸣叫报春,受惊的蚕宝宝破卵而出,蛇也跑出来溜达了......俗话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我国劳动人民自古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的开始。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转眼间,时节已至“惊蛰”。此时节,桃红柳绿,春水初涨;春雷乍响,蛰虫初醒;大地春回,韶光弥漫。李云生 摄 惊蛰,是春日里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古时亦称“启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在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中,就道明了惊蛰的特点——微雨、雷鸣、即将耕种。今年的惊蛰,将在3月5日交节。确实,3月之后,气温逐渐回暖,春意已然悄悄萌发,不像之前那么干燥,反而有种雨水将至的潮湿阴冷的感觉。
今日迎惊蛰节气。“蛰”,有“藏”的意思。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土地回暖,渐有春雷。△ 武汉植物园春暖花开 安娜 摄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这一节气正是“九九”艳阳天,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
一阵催花雨 数声惊蛰雷,转眼间,时节已至“惊蛰”。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