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宋广军 通讯员 陈帆 吕晨曦“建安阁阁高25.17米,‘25’象征建安25年的年号,‘17’是2017年许昌县改名建安区,是建安区标志性文化符号。”8月12日,在许昌市建安区建安阁,讲解员苏青龙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又迎来了一批前来研学的学生。
来源:河南日报 《 河南日报 》( 2024年06月27日 第 05 版)开栏的话日前召开的2024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紧扣“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持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全链条服务体系,着力健全旅游产业体系。
来源:环球网 近年来,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依托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了多条集文化遗产观光、历史研学、红色之旅、乡村休闲等为一体的文旅线路。暑期期间,大批学生来到建安区,深切体验建安文化的独特魅力。 立秋的北海,风光宜人。前来游玩的研学队伍正依次进入建安阁。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积极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落实省委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的新突破、新成效。
中新社郑州8月8日电 题:河南多地文旅催热“夜经济”作者 王宇夜幕之下,郑州二七商圈灯光璀璨,作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商业集聚区,2024年“二七商圈夜经济文化周”活动正在此间举行。“文化+夜经济”的发展路径,让现场变成了融音乐、美食、体育、表演等业态于一体的狂欢盛宴,引来八方游客。
【文化中国行】“瞧,这就是在深圳文博会火出圈的麦秸画!”6月5日,河南省许昌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市集在许都广场举办,麦秸画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杨丽丽的展位前挤满了慕名而来的人。今年52岁的杨丽丽自小跟姥姥学麦秸画。半个多月前,她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参加深圳文博会。
来源:环球网 近年来,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现代农业优势,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农文旅发展新形态,农业产业发展形式更加灵活。 走进尚小杨家庭农场,放眼望去,枝繁叶茂,一排排拱架整齐有序,小蜜梨果套上牛皮纸袋,在梨树间若隐若现,一派生机勃勃。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思远 通讯员 陈亮3月1日,河南博物院与许昌市文广旅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许昌市博物馆挂牌成为“河南博物院许昌分院”。总院、分院共享资源,强化合作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2009年入选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_地方】2024年,许昌市高度重视艺术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资源整合,坚持以创为基、以演为本、以赛为引、以争为优,扎实推动艺术工作稳步前行,成效显著。艺术创作百花齐放。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军10月14日,河南(长葛)民间唢呐展演活动在长葛市增福镇段黄庄举行。全省18个地市23支唢呐代表队,160余位唢呐艺术家们集结在此,为大家带来一场艺术盛宴。省文联、许昌市、长葛市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这两年许昌政府一直宣传推广郑许融合、郑许一体化,可是郑州周边城市的吸虹效应越来越明显,郑许一体化或许可以带来一点点产业转移,但更可能导致许昌的民间资金和年轻人流向郑州,那许昌会不会越来越老龄化,丧失发展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