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9日电(张月和)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29日闭幕。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年会是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后的第一年年会,经初步核算,本届年会实现了碳中和办会的目标。
今天,中国工程院、上海市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在北京、上海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成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在会上发布,该研究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有望于2027年左右实现达峰,峰值控制在122亿吨左右,在此基础上推动发展模式实现根本转变,可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到2070年,印度将实现碳排放净零的目标。”印度总理莫迪11月1日在英国格拉斯哥突然宣布。莫迪这一举动让外界颇感意外。意外是双重的,首先印度直到10月27日还坚定地表示,将拒绝承诺碳排放净零目标;其次,莫迪2070年的承诺,把主要国家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拖延到了一个新的节点。
2022年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在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总体战略目标下,如何推进“双碳”目标,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议题是各界关注焦点。
2月25日,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承办的“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在京举行,会议发布研究报告《北京冬奥背后的绿色金融力量》,并邀请多位冬奥与绿色金融知名专家参与讨论。
目前,已经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的净零排放跟踪表统计了各个国家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已实现的2个国家,已立法的6个国家,处于立法中状态的包括欧盟和其他3个国家。
实习生王玮 记者宋凌燕 发自北京 9月15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中国在面临极端气候变化的时候,还会完成自己设定的去碳化目标吗?”对此,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回应,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态度是坚定的。
2020 年 9 月 22 日,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 般性辩论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