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在热热闹闹回家过大年的讨论下,有一群年轻人似乎“违背常理”,选择不回家过年。就像有年轻网友总结的:“回家走亲戚,三句离不开收入,四句走不出结婚,五句都在谈节约,六句说的是懂事,七句是把你养大不易,八句说的是你看别人家,九句说的是你要争气。”
据《半月谈》报道,这种现象表现为“一旦涉及成绩怎么样、工资有多少,买没买房、有没有对象,感觉天就聊死了”“年轻人需要指点,但不是一年到头见不了几面的亲戚指指点点”等等,在现实压力之下,年轻人不喜欢走亲戚、乃至不愿意过年回家,都成了一个无奈的选择。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断亲”——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交往,也就是基本不走亲戚。“工资多少、啥时找对象、房子买了没……”诸如此类问题让许多年轻人感到厌烦,春节时也懒得去亲戚家走动,甚至索性选择不回家。
一、从“家族群红包雨”到“社交性死亡”:中国式亲戚关系正在崩塌?今年春节,我弟弟在家族群里发了条消息:“各位长辈,今年工作忙就不回家拜年了。”短短一句话,让50人的微信群静默了整整三天。我翻看朋友圈发现,他的动态里明明晒着三亚的碧海蓝天,配文却是“一个人的春节更清净”。
现在过年,不再是以前亲戚朋友在一起团团圆圆的过个年,现在过年是为了攀比,比谁的工资高,谁买几套房,谁买多好的车,穿的什么牌子衣服等等。人们都变势力了,亲朋好友之间都是看毛爷爷说话呢!在利益的面前亲情淡了,所以年味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