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八年制学生。【指导教师】郭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怔忡,本义为忐忑不安,作为中医学病名,指较为严重的心悸不安,又名“心忪”“忪悸”,是以阵发性或持续发作为特点,病人自觉心中剧烈跳动的一种急性病证。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个粉丝,是胆胃不和导致的虚烦失眠,平时会有惊悸、心慌、烦躁、恶心干呕等表现。然后找一个心理医生看了说是精神压力大导致的心理问题,要经常做心理疏导。他开始做心理疏导后,又加了一些微信群,都是跟他有相似症状的人。
心悸,俗称心慌,是一种心脏突然急剧跳动的不适感,较轻者称为惊悸,较重者称为怔忡,同时可能还伴随胸闷、胸痛、呼吸加快、气短等症状,常见于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也有可能并没有实质性病变,由精神紧张、焦虑等引起。
对抗心律失常的10个中成药一文总结。·1、稳心颗粒:功效:益气养阴、安神定悸。用途: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病因: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心神失养。表现:心悸不宁、怔仲短气、喘息、胸闷不舒、胸痛时作、神疲乏力、心烦少寐、舌暗有瘀点、瘀斑、脉虚或结代。
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失眠这个病实在不敢小觑,不然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戒不掉安眠药,比起这种暴力压制,中翳更倾向于寻找根源,认为失眠多由情志失调、饮食不接、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因素引起,病机多与五脏失调、机体阳盛阴衰、阴阳失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