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陶渊明做过彭泽县令,更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从此终老田园。陶渊明少年时,那些大英雄和大文豪们大多已经去世,后英雄时代的王谢世家也走向没落,晋室衰微,各地掌握军权的军阀林立,已出现了末世之象。
客观原因在于陶渊明生于公元352年,卒于公元427年,其间都昌县名称和管辖地改变频繁,都昌县前身鄡阳县城也在这个时间段,因鄱阳湖水南侵而变成一片汪洋,公元421年撤销县名,一部分划归鄱阳郡,一部分划归浔阳郡。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向来被认为体现了陶渊明不畏权贵、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陶渊明的曾祖父名叫陶侃,是东晋的一位名将,因为性格耿直,不懂得转弯,得罪了大将军王敦,被排挤到了当时还是化外之地的广州。
静坐江边,聆听江水撞击岩石洞穴的“钟鸣之声”,如同谛听石钟山的心跳。激荡的“钟鸣之声”,成就了石钟山山名的由来。没有人声的喧哗,只有江水的回荡,还有与我一样耐着性子倾听“千古奇音”的友人。对这“千古奇音”奥秘的解释,我肯定不如地理学家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