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已成为船舶制造大国,但船舶制造业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结构性缺失,即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体现在高附加值的高端船型、船舶配套产业相对落后,使得国际竞争力不足,盈利能力较弱。
产品结构高端化:我国船舶制造厂在高端产品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全球新船市场大 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集装箱船和超大型 油船这三类高附加值船舶领域,截至 2022 年底,我国造船厂在手订单占 全球造船厂在手订单比例分别为 67%、21%、8%,值得注意的是 2022 年全年全球唯二的 两艘 VLCC 订单全部被中国船舶旗下的大连船舶重工承接,在大型 LNG 运输船领域中国 船厂也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约 30%的市场份额,中国船舶旗下的沪东中华占据其中约 70%订单份额,我们认为随着我国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和沉淀,船舶产业配套率不断提升, 凭借我国在全球制造业领先优势,我国有望在高端产品领域取得更高市场份额。
潮新闻 记者 金梁 实习生 俞悦当前,中国造船业进入“高度景气区间”。记者从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获悉,上半年,浙江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59.6%、86.2%和54.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来源:【人民网】今年以来,我国造船业发展势头强劲。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2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7%;新接订单量241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9%;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540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5%。
中新社大连6月27日电 题:中国为何成为造船大国?——专访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张洪朋中新社记者 杨毅自古以来,造船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历经发展和变革的中国造船业有着怎样的发展阶段?中国为何会成为全球造船大国?
在船舶行业产业链中,上游主要是船舶的设计、制造与一切配套产业,中游是船舶的销售,流通以及代理,培训等经营项目,是船业链的最核心的环节,而下游是一系列产业的基础服务,包括船舶所需的码头、航道、仓储等辅助产业。
郑亚丽、刘红艳记者日前从浙江省经信厅获悉,2024年1月至9月,浙江船舶行业完工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分别同比增长41.4%、37.6%、38.7%,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三和第五,三大造船指标持续向好。细分行业中,浙江船舶制造、船舶修理、船舶配套和海工装备制造产值比重分别为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