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朝代的末期,是英雄们最好的战场,同时是百姓最苦的时期。广陵城外,广袤无垠的原野上,滚滚硝烟如厚重的帷幕般升腾而起,遮天蔽日,将原本湛蓝的天空染成了一片昏黄。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犹如雷霆万钧,排山倒海般袭来,令人胆战心惊。
纵观历史上的帝王们,或有天纵之才,又或者起于微末,也有运气爆棚等帝王,这些帝王都创建了自己的功业,可也有的帝王,他虽没有统一天下,却也在历史上打出了自己的名声,如北周武帝宇文邕、五代十国后周的柴荣,也有南朝的宋武帝刘裕。
三年之内,刘裕扫平南燕、剿灭卢循,前一项是计划之中,后一项是意料之外。无论如何,功劳都是跑不掉的了,他被东晋朝廷封为太尉、中书监,刘穆之则做了他的太尉司马。刘穆之不仅把太尉府上上下下的事情料理得井井有条,还向刘裕举荐了孟昶手下的参军谢晦。
公元 363 年,东晋的一个普通家庭迎来了新生命,他就是日后的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 。年轻时的刘裕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对舞枪弄棒很感兴趣,常常在劳作之余,与伙伴们切磋武艺,这在乱世之中,也算是一种自卫手段。
刘裕攻占长安后,基本平定了关中地区,大有一统全国之势。刘穆之突然病逝,刘裕急急忙忙留下幼子悍将留守长安,自己赶回建康主持大局。他走后长安就发生了变乱,赫连勃勃趁机攻占长安,关中地区得而复失。假如刘裕不退回建康,就不会发生变乱,那么它能以长安为基地,统一全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