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尊敬、主治医师张硕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珍玉最近,我国医学专家研究提出“脑出血强化降压2小时治疗时间窗”概念,即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小时内启动强化降压治疗,将收缩压降至130~140毫米汞柱,3个月致残疾风险可降低25%,死
想必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曾听说过一种名为“脑溢血”的疾病,它常常发生在长期患高血压的中老年人身上。 这类患者起病较急,且预后效果相对较差,不仅有极高的死亡率。即便是幸运的及时就医抢救,往往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李大爷,6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平日里经常忘记服用降压药,也没有每日定时监测血压的习惯。一天前李大爷在厕所突发急性脑出血晕倒,李阿姨发现后将李大爷搬运至客厅,发现李大爷始终呼之不应,于是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一项关于急性脑出血后的组合性管理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5月25日,在欧洲慕尼黑举行的第9届欧洲卒中组织大会上,这项国际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重磅公布。同时,研究结果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被视为“历史性突破”。
同事的妈妈在3月末突发脑干出血,送医院抢救,手术后在ICU住了几天后成为植物人,现在由同事请假护理。同事今年29周岁,未婚,她的妈妈只有五十多岁,父亲身体也不好,父母原来在老家农村务农,同事工作以后,父母随她在学校附近租房一起生活。
这几天,一直有粉丝私信我,问了许多问题。其中问的最多的就是至亲病危,是应该放弃还是继续抢救。放弃会被人说不孝,继续抢救又看不到希望.....,做这种选择真的是太难了。做为一个进过ICU、经历过生死抢救,我想我是有发言权来说一说我心里话的。做为病人家属,至亲面临生死狙击。
昨天看到头条报道,荷兰前首相及夫人93岁同龄,因长期病痛折磨于这个月5号一起选择了安乐死,前首相也曾经有过脑出血。关于我妈妈得脑出血和成为植物人的事情我写了几篇头条文章了,有不少网友评论说让我放手,顺其自然。我很感谢大家的理解。其实我们最开始是选择放弃的。
来源:【湖南日报】秋冬季是脑出血的高发季。近段时间,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救治多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因发病凶猛,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如何“早”识别、“快”急救,尤为重要。脑出血的“早”识别有哪些?1、突发头痛、恶心呕吐。
原标题:科普|如何预防和治疗脑出血?“脑出血”也称作“脑溢血”,是由于脑内血管破裂而引发的脑血管疾病。老年人群由于年龄增加、自身体质变弱,还有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基础病症,再加上心血管老化等问题,成为了脑出血疾病的高发人群。
前几天在医院抢救室碰到一位八十几岁的老太太,脑溢血,昏迷,情况危急,医生要求家属尽快做出决定:脑部出血,是否做手术?送诊的家属是逾六十的女儿女婿,女儿未发话,女婿说不做手术可以慢慢好吗?医生说:脑部出血非常危险,要及时止血,尽快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