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哪吒,两部经典相逢!197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先锋和艺术高峰;2025年正在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则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爆的现象级潮流。
截至今天凌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累计票房已突破123亿元,不仅刷新了中国影史票房纪录,还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8名。《哪吒2》的票房狂潮,让哪吒、敖丙、申公豹等传统中华神话角色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哪吒2》影片中,一口四川方言的太乙真人、说着天津方言的陈塘关百姓,这样的设计不仅给角色增添了许多幽默感,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更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在影片外,更是掀起了“跟着哪吒去旅游”的打卡热潮。
79版动画片《哪吒闹海》剧照。2月13日晚,国漫神话大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票房突破百亿大关,创造历史,中国电影迎来里程碑时刻。片中哪吒的角色设计,与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趣味同频共振,成为电影成功的关键因素。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哪吒闹海》,如同一颗彩色炸弹,炸开了中国动画沉寂的冰层。这部耗时一年、集结王树忱、严定宪等顶尖动画人的作品,诞生于一个微妙的时代节点——十年浩劫刚结束,文艺界正试图从样板戏的废墟里重建语言。
2019年的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黑马之势,收获了超过50亿元的票房,创下中国影史第二的观影人次纪录。谁能想到,6年后的续集《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比前作还要强,不光“闹”火了春节档,甚至还“闹”翻了全球市场,成为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竞相上映的引进大片。
蛇年新春一位“魔童”在电影史上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位“魔童”正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里的“哪吒”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不断打破票房纪录也再次勾起了不少人的“哪吒情结”很多人开始怀念小时候荧幕上哪吒的经典动画形象对很多“70后”“80后”来说哪吒形象那是一个顶天立地有着三头六臂(
在中国,哪吒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从神魔小说到影视屏幕哪吒的身影无处不在他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但你知道吗?早在千年前的敦煌壁画中,就藏着同样从莲花中化生的童子,与银幕上的吒儿的“出场方式”如出一辙。
蛇年新春,一位“魔童”在电影史上掀起了“惊涛骇浪”,票房突破百亿,进入了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三名。这位“魔童”正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里的“哪吒”。作为《哪吒》系列电影第二部,讲述了天劫之后,哪吒、敖丙的灵魂虽保住了,但肉身很快将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