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国是商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跟商朝王室同姓,为子姓。代国从公元前1600年立国,至公元前475年灭于赵氏,立国1125年。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攻灭赵国,赵国公子赵嘉率赵国残余公室人员北迁代地,建立代国。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攻伐代国,秦军在易水河畔击灭代军,代国灭亡。
白起和王齕站在西山岭看着只有点点火光的韩王山。让秦军喊话是白起的意思。在长平,白起耽误的时间已经够久了,赵军被包围已经超过了一个月。在援军断绝,粮食断绝的情况下,赵括可以带领赵军撑那么久,已经出乎白起的预料了。而且,哪怕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饥饿,赵军依然保有不弱的战斗力。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对阵双方,是战国七雄中最能打的两个国家——赵国和秦国。 此役规模之巨,世所罕见。而对赵国而言,这场战役更是关乎生死存亡。作为函谷关以东唯一能与秦国掰手腕的诸侯,赵王举国之力,欲将不可一世的秦国给击溃。 然而,现实是如此地残酷。
名将李牧决战匈奴之地纵观历史,赵国不能统一天下,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赵国崛起太晚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时,秦国已经是天下第一强国,故不得天时;赵国北靠匈奴,东挨燕国,南接魏国和齐国,简直是四战之地,常年征战,导致粮食生产受到影响,而不像秦国内部没有战乱,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战
《大秦赋》播放到60余集,灭国史诗(或字幕)即将拉开序幕,秦人有宿将桓齮王翦坐镇,蒙恬、李信和王贲等青年才俊亦跃跃欲试,反观东方六国则乏善可陈,廉颇出走,庞煖不知所踪,曾经名将辈出的赵国唯有李牧硕果仅存。
这个问题问的是赵括的能力,而在璀璨的历史里赵括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肯定是长平之战。如果说这场战斗由廉颇来打,可能是赢这可能会输,输的概率更大,但绝对不会向赵括这样把赵国所有的家当全输进去了,因为廉颇是慎重的,不会在大的决策上犯赵括一样愚蠢的决定导致全军覆没。
文/峯言峯语编辑/峯言峯语〖~~~《·前言·》~~~〗苏洵的《六国论》把六国破灭的地原因归结为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之后,又给一些国家进行辩解。不光提到齐国人没贿赂秦国,还提到赵国一开始的时候能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道义不贿赂秦国。
秦昭王五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57年的十一月,咸阳城西门外十里的杜邮亭前,一位老者手持长剑,迎着呼啸的北风,对天长呼:“我有何罪于天,而要被大王赐死呢!”呼罢多时,他猛地举剑抹向自己的脖颈——在长平之战中,杀死45万赵军的一代名将白起,就这样被秦昭王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