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元明之世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之谚,言土司之巨,两广是岑黄,贵州则算田杨,杨即播州(今遵义地区)杨氏。杨氏自唐至明,据有播州七百三十年,世传二十九世。杨氏垂土世袭播州,为贵州史之一问题,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海龙屯遗址冬季雪景。胡博 摄文︱王辉在遵义历史上,杨端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从唐乾符三年入播始,杨氏世据播州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历时725年,不可谓不传奇。而奠基者,正是杨端。唐朝天宝年间,南诏背弃唐朝擅自与吐蕃结盟,唐军两次攻伐南诏都大败,被歼灭10余万人。
考古不都是原地“开挖”吗?去1368公里外“走亲戚”是咋回事?近日,贵州考古去到文物大省山西,开启一场“走亲戚”式的学术交流。从文物资源来看,“考古小省”贵州到“富到流油”的山西搞讲座,是有些“小巫见大巫”,但我们是真的有关系的!
作者:保燕刚在云南、贵州历史上,一千多年前分别由两大家族进行土司式治理,即云南的爨氏和贵州的杨氏,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似、巧合和共同点。爨氏在云南的治理从公元333年(东晋咸和八年)开始,这一年爨家的从政干部爨琛被晋朝中央政府任命为交州(越南中北部——那时越南还属于中国)刺史。
本报记者 陈隽逸经过近3年的精心筹备,今年2月,贵州省博物馆推出新的基本陈列——“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展览以时间为序,讲述贵州从旧石器时代至辛亥革命时期30万年的发展历程。展陈面积近6000平方米,展出文物共计3503件(套),其中约80%为首次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