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原则同意《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会议指出,并购重组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龙头企业的重要方式。要注重价值引领,向有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助于重点产业补链强链的项目倾斜,塑造典型案例,树立鲜明导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启 北京报道上海国投公司与科创投集团重组的消息传出后备受业界关注,近日又有新的进展。6月3日,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科创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收到上海市国资委下发的《市国资委关于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科创集团实施联合重组的通知》。
昨天(11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并重组的批复》(下称《批复》),同意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并重组。
今天,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力争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激活总资产超2万亿元。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沪府办发〔2024〕2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北京商报讯(记者 丁宁)1月6日晚间,上海莱士(002252)发布公告称,经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筹划由海尔生物通过向上海莱士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自2025年1月7日开市起复牌。
1月9日,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发布公告,宣布本次合并重组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续,按照行政审批程序,两家公司将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有网络传言称,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合并后公司名称为上海国际证券,据了解,该传言不属实,合并后公司名称尚未确定。
全面注册制背景下,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并购重组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形成了优质资产与资本市场“双向奔赴”的局面。以上交所为例,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沪市共有22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