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讲一讲个人的选股逻辑。自上而下还有一种是根据政策变化而定,例如经济经济增长压力大、稳定就业需求迫切,新老基建就存在投资逻辑了,市场目前主要看得是新基建、但5月重卡销售同比+66%,说明老基建有在动,也是可以考虑搞点的。
在前文中,同大家分享了如何解读火富牛净值归因中,基于申万行业一级做的行业归因分析报告。在持股因子回归分析结果中,该产品大盘成长因子收益敏感度最大,且P值均小于0.05,说明大盘成长因子收益率最大程度影响了该产品的收益率,且在 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因子收益率与产品收益率存在回归关系,那么如何验证这样的归因结果是否可靠呢?
最近在几个股票群了跟着一些大佬学习,每天再看一些大V的分析,那么最近大家都在强调一个关键的点,就是你认为这个股票好,它好的逻辑是什么?你认为这个股票会差,那么它差的逻辑又是什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逻辑到底指的是什么?它有哪些构成?什么样的逻辑才能真正支撑起它未来是涨还是跌呢?1.
直接开门见山,当前机构的两大核心选股逻辑是:1)买能赚钱的好公司——高ROE2)买(估值)便宜的公司——低PB简单吧!理解吧!就算没炒过股的也稍微有点感觉吧!是不是觉得大道至简?!为什么机构钟爱于这两个选股逻辑呢?
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 鲍无可编者按:随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高速发展,A股市场已走进机构领唱的新时代,为此,证券时报·券商中国特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大家”,对话资管行业领军人物,专访长期业绩表现优异且拥有独特投资理念的财富掌门人,以便帮助投资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资管机构、理
某资深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2020年“翻倍基”相较于2021年要更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市场整体行情的因素,2021年不论是上证综指、沪深300,还是中证500、创业板指,主要指数的年度收益率都显著低于2020年对应指数的收益率,受市场整体收益率下降的影响,2021年权益类基金整体收益率远远不及2020年;
作者:围基解密21-23年弱势当道,3年来收益能超过30%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无疑是该类型基金的佼佼者。那么这些基金主要是出自哪些基金公司?基金经理都是谁?其中谁能保持3年金身不败年年正收益?这些基金经理是靠什么绝活在这么差的市场中乘风破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