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河南安阳的火车站来了一个烟贩子,这人是个新面孔,操着一口湖南方言,一瞧就不是本地人。有人被他的吆喝声吸引过来,想要买包烟抽,结果一看都很惊讶,这小伙子穿的是打补丁的衣服,整个人面色蜡黄,脸颊凹陷,一看就是吃不上饭的穷苦人,可是再瞧瞧他手里的香烟,这可是外国进口的牌子,就算是领导家里,也未必有啊!
乘火车,尤其是春运期间的硬座车它留给我们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腿不能伸手不能晃紧紧守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宁愿死憋一路也不要穿过重重人墙进洗手间趴桌、仰头、低头、侧身各种睡姿都试过在我们百无聊赖的时候车厢一头经常会突然传来一声大吼:“好消息。
想想现在手做食物的小贩们都已经渐渐消失了吧,取而代之的是面孔死板一块的工作人员,推着灰蒙蒙的食品流动车走来走去,贵得离谱不说,且到哪个车站都是一模一样的娃哈哈矿泉水和康师傅饼干,这不禁让人困惑着,如今这旅途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
◎阿信不论是绿皮火车,还是在风驰电掣的高铁上,吃货们总是对那些火车美食念念不忘:方便面、火腿肠、卤蛋,还有遍布全国的“山东特产”——德州五香脱骨扒鸡。中国有那么多做鸡的方法,但是为什么火车上总是在卖德州扒鸡?
很多时候,搭乘绿皮车不仅是按部就班的点对点旅程,而且是一趟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奇遇,你会在车厢内遇到肉菜市集,遇到鸡鸭猪羊,遇到你未曾想象到的“特殊乘客”。2013年10月,新晃至益阳的7274次绿皮车。一名乘客带着两大麻袋鸭子上车,随手把它们放在车门处。
八十年代的交通系统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普通人出远门只能乘坐绿皮火车,当时的绿皮火车速度也远没有现在高铁动车这么快,平均时速只有40-60公里,只有线路好的地方车速才能跑出80公里,因此只要路途稍微远一点,在车上待上几天几夜那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