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老城镇是淅川县老县城所在地,上世纪50年代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建设,许多人外迁到青海、湖北等地,后又返迁回来,全镇两次以上的搬迁农户占比达90%,很多人被搬穷了、搬怕了,他们对中线工程再移民的未知生活产生了恐惧和不安。
今年52岁的李雪伟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6.6万河南省淅川县移民中的一员。2010年9月4日,他们一家饱含热泪,带着割舍不断的乡愁,与村里的287户1226名乡亲一起,从淅川县上集镇张营村,搬迁到许昌市长葛市张营村。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库区移民的生活咋样了?冬日,记者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崔湾村,正是农闲时,村庄很是安静。一处两层厂房却十分热闹。尚未进楼,就听见密集的“哒哒”声。推门入内,只见20多名织工分列3排,操作着缝纫机缝制坐垫。崔湾村,位于淅川县马蹬镇丹江湖畔。
自2014年12月12日,渠首开闸放水以来,汩汩丹江水一路北上从不停歇,15天后注入北京团城湖,为京津冀豫沿线26座城市200多个县市区输水近650亿立方米,相当于4400多个西湖,直接受益人口超1亿人。
无人机俯瞰移民文化苑。无人机俯瞰移民文化苑微缩移民村。移民文化苑微缩移民村大门。赏盛湾的石板房、马蹬的土坯墙,看香花的红辣椒、金河的绿篱笆……近日,行走在河南淅川移民文化苑,村庄、老屋、古树、石井错落有致,让人仿佛置身于淅川移民曾经的“老家”。2011年,16.
碧波荡漾的南水北调干渠在郏县穿境北向,通水十载,郏县人欣赏着清澈如碧的渠水两岸美景,喝着甘甜的丹江水,心中充满对这项伟大工程的敬仰与自豪,昔日无私的奉献与付出也感到如清澈渠水般悠然舒畅。丹江口库区的淅川县盛湾镇马湾村与郏县白庙乡马湾新村因丹水结缘,一水相牵,一脉情长。
来源:【新乡日报】本报讯(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11月30日,为纪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南阳市淅川县移民服务中心运保中心副主任桂雷带领曲剧团50余名工作人员,来到封丘县陈桥镇移民新村,举办了一场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文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