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3月20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的考古发掘成果牵动人心,陆续出土的金面具、丝绸、青铜器持续刷屏。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中,3号坑已探明有120多根象牙。
在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除了出土了大量神秘的青铜面具、金面具之外,还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在成都金沙遗址的发掘过程中,也发现了大量象牙,在金沙古河道上面堆积的象牙多达8层,比较完整的象牙就有100多根,清理出来最长的一根象牙足足有1.85米长。
作为上海博物馆东馆开馆的首个特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正在上博东馆展出。展览汇聚了来自全国28家文博考古单位的363件/套重要古蜀文物,通过“天行乾道”“地势坤物”“人和明德”三大主题向公众揭示古蜀文明的面貌、内涵、特点以及来龙去脉。
【来源: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张斌 郑志浩“我们上海大学与古蜀文明的关系,可以从一根‘象牙’的保护讲起。”12月16日,在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启动仪式上,上海大学博物馆受邀参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的合作签约。签约现场。
在三星堆遗址最新发掘的三号祭祀坑内,在这个长仅5.8米,2.5米宽的祭祀坑内竟然纵横交错地卧着100多根象牙。在距离其几米远的四号坑,同样发现了30多根象牙。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内的象牙这样的发现在三星堆遗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且,这次出土的象牙数量比之前还要多。
被笼罩在迷雾之中的古蜀王国,自“沉睡三千年”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分别于1986年和2001年“一醒惊天下”之后,更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那些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甚至让人将其与外星人联系在一起。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之际,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推出《“最”忆是长江》系列报道,聚焦长江经济带所涉11省市在75年发展中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创造的具有“首次”“首创”特质的事件,或是在跨越发展中诞生的“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全方位展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宏阔变迁。
“五”是个很吉祥的数字,从五福临门,到五谷丰登、五世其昌、五子登科,寄寓着各种美好的愿望。汉代织锦上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也是非常出名,用五星同出,寓意着中国的兴盛。而自然世界中,则有山川五岳的存在,颜色中也有五彩缤纷,阴阳术数也讲究“五行”。
近日,四川广汉三星堆7号坑和8号坑的发掘工作正在推进中,引起外界高度关注的8号坑青铜神坛已经被考古工作者顺利提取,该神坛是此次三星堆考古目前发现的最复杂的器物之一。继前文分析了三星堆象牙后,本文将解读神坛上的青铜人,以及其中暗藏的历史信息。
第五期古蜀的文明符号之自然环境讲解人:知名历史博主蜀三少三千多年前的古蜀人,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跟今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今日《说蜀》,蜀三少为我们揭秘古蜀时期的自然环境。在金沙遗址出土了很多高大的乌木。要知道形成这样的乌木,需要很多苛刻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