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学官的仕途从学官的升迁看,元代的学官整体升迁都是极为困难的,很多人终其一生只能达到教授的职位,更多的人则只能做到不入流的学官,而能做到提举的可以说凤毛麟角。元代的学官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整体的官职不高,权利也不大,但是在社会上很受人尊重。
元朝的统治很残暴,不顾百姓死活令人发指,白莲教背景的红巾军起义,引发了连锁反应,元朝马上就到头了。元朝把人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当然是蒙古人,第二等级是色目人,就是眼睛带颜色的,像花剌子模那种早期被征服的中亚人,第三等级是生活在原来金国统治下的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就是原来生活在南方的南宋的人。
“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试看金榜标名姓,养子如何不读书。”这是元代郑光祖杂剧《翰林风月》中,白敏中(唐名臣,龟兹人,白居易的堂弟)的定场诗(又称出场诗,角色自我介绍)。《倩女离魂》中书生王文举、《临江驿潇湘秋夜雨》中书生崔通等皆用此,系当时读书人通用的自嘲。
从历史到现在,中国三个邻国韩国,印度和蒙古没有一个好货,至今都对中国的领土垂涎三尺,印度与韩国两国,一个是殖民地,一个是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所以也没有什么好吹的,不像蒙古祖上曾经“阔过”,有吹牛的资本。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过网上的一个声音“元以宽仁失天下”,这个论调对元朝各种吹嘘,说元朝对汉人多么的宽仁多么多么好,元朝的汉人不必服徭役和兵役,元朝的汉人承担的赋税多么多么低,元朝政府又经常大赦天下,总之,就差直接说:生活在元朝的汉人很幸福。
#头条创作挑战赛#元朝地图友情提示,本期文章内容的悲惨程度突破了现代中国人的想象空间,共情能力过强或者是承受能力过低的人请酌情阅读观看。为什么堂堂的大元朝只活了中国历代王朝平均寿命的三分之一?就是因为当时的阶级矛盾特别严重。
这主要因为元朝采取的是民族歧视政策,蒙古人征服中原建立大帝国后,就采取了极为苛刻的民族政策。就中央结构而言,蒙古人以及色目人可以在朝廷里担任重要官职,而通过层层选拔,侥幸得到官职的汉人及女真人则只能从事副职而且都是远离中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