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战国·公孙龙《公孙龙子·白马论》。【释义】公孙龙只强调了“白马”与“马”的区别,从而否定了二者的联系,夸大了白马的个性,而否定了白马作为马的共性。指通过混淆个性与共性而狡辩得胜。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喜欢结交贤士,门下的食客常有数千人。
学术无赖——公孙龙文/师子弦“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辩题,史称《白马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被很多人誉为“杰出的哲学命题”,“充满了逻辑智慧”、“中国古代辩证法之最”。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诞生出属于自己的结论和观点,从而也就延伸出了各种各样的概念,这些概念就代表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每一种概念都包含了事物的某种特性,或者说是我们通过这些概念,为世间万物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性质。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庄子·内篇·齐物论》』庄子这段话很绕,单独拿出来解很难!诸子百家中名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彻头彻尾的诡辩。庄子说的则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