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兵器》杂志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在将家中《兵器》数字化保存过程中,转载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主要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有网友在上篇文章里留言说F-105的绰号应该译成“雷贼”,不知道是调侃还是指的其他,不过F-105在越战中的确执行了大量对地攻击任务,给越南带去了沉重的损失,也是我援越高炮部队的重点打击目标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称其为贼的确也不为过。
F-105“雷公”式战斗轰炸机在50年前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机型,它由美国共和飞机公司制造,该公司在二战中生产了大名鼎鼎的P一47“雷电”战斗机——这种外形酷似大奶瓶的飞机以其坚固的机体和旺盛的火力成为当时飞行员的最爱。
在晨曦中飞行的F-16C战斗机编队1992年12月的一个早晨,美国空军上尉加里·“诺尔多”·诺斯率领四架F-16战斗机起飞了。彼时的“战隼”已经是一种在全世界广受推崇或让人深为恐惧的战斗机,且美国向世界各地交付的F-16战斗机已经超过了2500架,累计飞行时间接近500万小时。
为应对这一威胁,军方急需一种新型高性能截击战斗机,要求其最高飞行速度达到 2.2 马赫,实用升限超过 20,000 米,海平面爬升率为 200 米/秒,作战半径在 750 至 1000 公里之间,同时具备使用雷达制导中程空对空导弹拦截敌方目标的能力。
泛黄的相册里,一张黑白照片静静地躺在岁月的角落,照片上,一群年轻的中国军人,身穿绿色的军装,头戴缀着红五星的军帽,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他们肩并肩,手握钢枪,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照片的背后,用蓝色钢笔写着一行娟秀的字迹:“1965年,越南我们来了!”
100本期是“滚回绘图板”系列连载的第100期,也正好也是“滚回绘图板”第一期文章发布一周年(其实是作者赶稿两周故意凑的)。2021年的8月16日,也不知道我哪根筋搭错了,突然想拿平时收藏的罕见飞机资料写点什么,于是诸位就看到了“滚回绘图板”系列的第一期。
其实这款战机,从诞生开始就倍受争议。空军极其讨厌,而陆军却又极其喜爱,甚至视它为“掌上明珠”。可以这么讲,其实A-10攻击机也是美国陆军和空军争斗的结果,因为1969年空军就开始研制高速战机F-15,同时他们有需要弥补高速战机在近距离火力支援能力的不足,又不想让陆军直升机抢占先机。
纵观当今世界,能够玩转起大型电子战飞机已少之又少,而形成系列、规模、体系化电子战飞机的只有中美两个国家,相较于中国在近十年才形成歼16和运8、运9高新系列电子战飞机平台,而美国在大型平台上有EC-130系列大范围电子干扰机、在作战型平台上有E/A-18G“咆哮者”精准干扰战机等专业化、体系化的电子战飞机。
1966年的农历春节,我们是在军营里过的。营地设在越南北江市巴美乡巴美村的两座破庙里,营里放了一天春节假,我怕班里的战士好奇心重,到外面惹事,就带着全班在营房里学习。忽然听到外面闹哄哄一片,不知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