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期间,这12个纵队的司令员和政委都是谁,1955年大授衔时都是什么军衔呢?一纵在辽沈战役初期担任战役的总预备队,锦州解放后,一纵参加了围歼廖耀湘兵团的战斗,消灭了国民党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各一部近3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组建了四个兵团,四个兵团的司令员分别是肖劲光、程子华、刘亚楼和邓华。十二兵团司令员肖劲光资历颇深,1926年北伐时就是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师党代表,红军时期做过红五军团政委,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抗战胜利到东北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谈到了东野二纵五师:“该部队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作战,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
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从初出关时的十万多人,到辽沈战役结束后发展成为百万雄师,浩浩荡荡南下,在平津战役中打垮傅作义集团,挥师南下后一直打到了海南岛,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可以说,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后,东野成立5纵、11纵、12纵,此时的东野下辖12个野战纵队。这12位司令在后来的发展中,有些已经担任兵团司令或副司令、军长,在1952年的评级中,邓华、黄永胜被评为正兵团级,李天佑、刘震、韩先楚、贺晋年被评为副兵团级,吴克华、万毅、段苏权、詹才芳、梁兴初都是准兵团级,只有钟伟是正军级。
东北野战军的纵队编制在解放战争的宏大历史画卷中,东北野战军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纵队编制更是独具特色,成为解放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东北野战军纵队编制的出现,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抗战胜利后,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迅速扩充,原有的旅、团级建制难以满足大规模作战的指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