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曹东义,河北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第六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去年冬天,吴先生和朋友一起连续吃了几天羊肉火锅,中间还配了不少的羊肉串、羊排。一开始刚吃的时候身体没啥不适反应,反而觉得热乎乎的,在寒冷的冬季十分舒服。没想到的是,第三天吃完后回家他一晚上都在流鼻血,且出血量不少。这让他吓得不轻,赶紧去了医院检查。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即将进入三伏天,我国很多地区都一直就有吃羊肉喝羊汤,人们称之为“伏羊”。俗话说:“伏羊一碗汤,不用医药方”,讲究的是“以热制热”,希望能发汗排毒。很多人不爱喝羊汤、吃羊肉是因为怕腥膻。其实炖羊肉的时候,学会做减法,调料越少越好。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入伏一碗汤,不劳医生帮”,这一碗汤到底指的是啥呢?为此,我专门请教了一个在新疆呆了七八年的朋友,他说:这么些年,吃的最好吃的羊肉、喝的最好喝的羊汤就是在新疆这地界,他们的做法是真讲究,讲究到几乎啥都不放的程度,凉水下锅直接炖,后期只需3种料,炖出来汤鲜肉嫩香得很。
春节假期,许多家庭都会准备花生、瓜子、坚果、砂糖橘等零食,然而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口腔溃疡、嗓子痛等问题。每当这个时候,家里的长辈就会说:“这是上火了。”那么,这真是“上火”吗?这些症状又该怎么预防?01 到底什么是“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