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氏消亡反应,治愈疾病过程中黎明前的黑暗在一个多世纪之前,两位欧洲皮肤病学家阿道夫•雅里希 和卡尔•赫克斯海默 各自独自观察到一种奇怪的现象:皮肤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他们的症状在最初往往会有所加重,甚至出现发热和恶心等不良反应。
然而细菌并非都是有害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细菌等微生物也相当多,一般分为两个范畴:一种是以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发酵生产有用的物质,如抗生素、味精、酒、酱油、醋等,此时我们吃的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而非微生物本身;另一种是有益的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我们吃的是菌体本身,如乳酸菌、香
一、益生菌的发现益生菌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08年,当时诺贝尔奖得主Eli Metchnikoff认为保加利亚农民的长寿源于他们对发酵乳制品的消费。“益生菌”一词最早出现在1965年,由礼来和斯蒂尔韦尔用来描述一种生物分泌的刺激另一种生物生长的物质。
相互矛盾的信息不利于消费者科学认知和合理选择,为此,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联合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等专业机构,围绕益生菌的10个认知误区加以澄清和解读,供消费者参考。
图文丨毛元时下,市面上林林总总的益生菌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大多来源于广告语,很多家长给孩子买大量的益生菌饮品。于是,便秘的孩子吃益生菌,腹泻的孩子吃益生菌,过敏的孩子也吃益生菌……家长们迷惑了,到底益生菌是个啥?益生菌是什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赵严表示,一些肠道菌群失衡的病人,在服用益生菌的过程中,尤其是刚刚开始补充益生菌前1-4周,会出现“症状加重”的假象,如便秘、腹泻、腹痛、胀气等较原来加重,这是益生菌与有害菌斗争的结果,医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赫氏消亡反应。
曾有学者说,20世纪是抗生素的年代,21世纪将是益生菌的世纪。近年来益生菌已经有效地用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各种原因的急慢性腹泻、便秘、抗生素不良反应、菌群失调等,益生菌还逐渐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包括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希望。
从痛苦到康复:溃疡性结肠炎自愈的二十个心得分享今年的春节,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全家人欢聚一堂,共同享受着丰盛的宴席,觥筹交错间,欢声笑语不断。这样的幸福场景,在母亲患上溃疡性结肠炎后,已经多年未曾出现过。我因工作应酬频繁,肠胃也日渐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