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从以绝对优势位居行业榜首的安逸花App出发,从行业分析、竞品分析、用户价值分析、商业价值分析、产品迭代分析、产品结构分析、运营路径分析及未来展望八个方面对安逸花进行了全方位战略解析。推荐对消费金融感兴趣的同学阅读。
2月19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依法集中查出一批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违规APP》通报,北京猿力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小猿搜题,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安逸花,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中公教师等APP被依法责令限期整改。
APP作为金融机构触达用户最直接、最广泛的渠道,随着数字经济走深走实,逐渐通过转型满足了广大用户的数字化生活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金融APP的月活跃用户人数、用户依赖程度等便成为衡量用户偏好、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伴随金融市场的蓬勃兴起,欺诈性金融广告日渐增多,令众多投资者备感困扰,损失惨重。此类广告常打着吸引人的收益率与丰厚回报的旗号,诱使消费者进行购买。不过,这些广告暗含巨大风险,若投资失利,投资者或将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近几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信用贷款变得更加高效、便捷,成为人们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目前,大众的金融素养还存在一些不足,种种因借贷而酿成的“悲剧”,都在提醒每一位金融消费者要学习金融知识,提高金融素养,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学会合理借贷,让贷款成为真正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工具。
6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报》,《通报》内容包含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捆绑保险乱象、近35%的年化利率成本借贷等问题,最终总结出来马上金融的“七宗罪”: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合作商管控不严、联合贷款管理不到位、不合规催收、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等。
《通报》指出,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存在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合作商管控不严、联合贷款管理不到位、不合规催收、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违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
针对App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再出重拳。2月19日,国家网信办在官网公布了一批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违规App,其中4款App被下架,78款App被责令限期整改。78款App中,马上消金旗下“安逸花”、海科融通支付旗下“海收银”两款金融产品App也位列其中。
6月15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通报称,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存在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合作商管控不严、联合贷款管理不到位、不合规催收、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