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4月23日,财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文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实施宏观调控、推进金融治理、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同配合的财政金融政策是提升金融供给质量的强大动力。
2023年,我国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财政政策将继续聚焦投资、消费两个重点方向,用更高标准、更加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稳定向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婧 北京报道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人民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黄盛)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从多个领域部署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其中,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据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作 者丨周頔编 辑丨李博9月下旬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同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各项增量政策措施正在加快出台实施。怎么理解“一揽子”与“增量”的意义?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3月6日下午3时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记者会上表示,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决定,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财联社12月12日讯(记者 王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来源:经济日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为进一步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指明了方向。
今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同时还要看到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靠前发力,把政策工具用足用好,特别是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把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有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央视网消息: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会议做出了研判: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