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历经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四个明朝皇帝,在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当时北京只有几万军队,凭着出色的军事才能打败了也先的几十万大军,然而这样一位对明王朝有再造之恩的功臣却在夺门之变后惨遭杀害。
“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国难当头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之将倾,用宽厚的肩膀撑起大明王朝整片天,于谦是如何用光明磊落的一生来诠释“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呢?
在天顺元年的正月二十三,北京城的百姓们本应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但却都聚集在崇文门外,人群正中一位千古忠臣跪在地上他抬起头仰望这座帝王之都, 想起了多年前自己曾站在身后的城墙上,誓死保卫这座城市但他当时没想到就在这座他曾誓死坚守的城市之下走到了自己的人生终点。
于谦祠位于北京东单西裱褙胡同23号今天说的于谦,可不是相声演员于谦,那是明朝大忠臣于谦。于谦是明朝正统、景泰两朝重臣,官拜兵部尚书。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于谦奉调入京为官,在此院居住。于谦被明英宗所杀,英宗之子宪宗为于谦昭雪。
我们知道,明朝在崇祯皇帝自缢之际,便画上了历史的句号,这是大明王朝的至暗时刻。然而实际上,在距离这一事件的195年前,即正统十四年,大明曾面临过一次濒临覆灭的危机,当时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竟然落入敌方之手。
于谦被称为“大明少保”,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际。他一生少怀壮志,心系天下,苦读诗书。为官期间,忧国忧民,为百姓疾苦奔走,自己却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家居陋室仅能蔽风雨。历事三朝,为官三十余年,位极人臣,孤忠大节,而结局却被小人诬陷,含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