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10点多,盼望已久的时刻已经来临,我打开爱奇艺app观看了电影《雷雨》,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先生写的一部话剧,已经拍摄成了电影,看完书中的《雷雨》,我相信电影一定会令人心驰神往,于是心里充满了期待。
1934年7月,《雷雨》剧本发表在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当年海上惊雷雨”,年轻的曹禺一举成名。90年的时光见证了《雷雨》不断上演,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但与此同时,随着故事发生年代越来越远,它与观众之间的隔膜也开始显现。经典如何更好地进入当下生活,与当代观众对话?
作者:戴晨(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今年是《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清华大学学生曹禺在毕业前夕完成了话剧《雷雨》的创作,发表于1934年7月1日的《文学季刊》上。《雷雨》发表后如一声惊雷,震撼了戏剧界。
作者:张玉玲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近日首演的舞剧《雷雨》,基于当下社会现实与文化语境进行了新的艺术尝试——着力挖掘、探索经典作品的当代性,以此向曹禺先生《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献礼。经典的当代形象塑造 “侍萍视角”与群像戏当代性强调“我们时代性”,即我们生来所属这个时代的独特性。
我们本该共同行走去寻找光明可你却把我留给了黑暗这是来自“东方莎士比亚”曹禺家喻户晓的经典话剧《雷雨》的呐喊。今天上海监狱微信公众号推出《人生如戏,戏启新生》系列第五期:由女子监狱服刑人员演绎的剧目——《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