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统治者与国家 马基雅维利:统治者与国家 陈浩宇 译 在有关治国术的西方思想史上,现代时期最为声名卓著——尽管对有些人来说,是臭名昭著而非声名卓著——的作家之一,始终是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
1513年,44岁的马基维亚利入狱,被释放时一贫如洗,隐居乡间创作《君主论》和《论李维罗马史》,在他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傍晚时分,我回到家中的书桌旁,在门口脱掉沾满灰土的衣服,换上我贵族的宫廷服,我遇见那些过去的人们,他们热情地欢迎我,为我提供食物,我和他们交谈,询问他们每次行动的理由,他们宽厚地回答我。
当一个人的名字与“主义”两个字联系在一起,要么变得神圣,要么意味着邪恶。马基雅维利属于后者。“马基雅维利主义”一词是反对或痛恨马基雅维利的人造出来的,后来慢慢变成政治上尔虞我诈、背信弃义的同义语。事实上对于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恩格斯就极其推崇,称赞他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
第八章 自恋型领导者 我的妹夫伦纳德·沃尔夫是个温文尔雅、极富同情心的人。他主要研究乔叟文学,对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恐怖流派研究也颇有造诣。许多年前,他就打算写一本关于一个连环杀手的书。 那个连环杀手在被捕前一共杀害了10个人,其中3个是他的家人。
多年后,当马基雅维利回首后期坎坷的从政路,怕是后悔曾经如此掏心掏肺地写了那本《君主论》吧~有意思的是,这恶名昭著的《君主论》却从意大利传到世界各国,盛名不辍逾五个世纪,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书,被西方评论界列为与《圣经》《资本论》并行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这位刚刚继位的年轻新皇,相比于他那以严厉著称的父亲,给人一种宽容随和之感,但那不过是清帝国臣民们的一种集体错觉,相比于喜欢直接了当,动辄“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的雍正帝,这位表面随和的新皇才是将权术玩弄到登峰造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