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气血乃人之根本,可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若长期气血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尤其是对女性朋友来讲,女人生产、来月经都会让自己大失气血,容颜失色,身体抵抗力变差,一旦气血不足,出现大量的亏损现象,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气血虚弱的女性朋友大多会有手脚冰凉、月经不调、脸色发黄等症状,而在冬季严寒时节,症状表现更为明显。
2024年4月23日《平顶山日报》6版“药补不如食补”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理念,它强调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达到养生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在现代,这一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的饮食结构、均衡的营养摄入,对维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俗话说:“秋高气爽,天干物燥。” 秋季是丰收的时节,也就是“秋藏”。在秋分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进入保护阴气的时机。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这是秋季养生之道的重要内容。所谓“秋天不补,冬天吃苦”。那么,秋季应该如何食补呢?
中医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本书以四季为导线,通过二十四节气的更迭,紧紧围绕“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理念,从饮食、睡眠、运动、穴位按摩等方面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中医养生知识,本书采取中英对照的形式,内含丰富彩色图片,内容科学实用,语言精练有趣,通俗易懂,受众广泛。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孟诜,公元621~713年 ,河南汝州人 ,开创中医食疗养生孟余堂。孟诜的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的原理相一致,对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中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