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约180公里的萨迦县境内,寺内保存有大量壁画、雕像,素有“雪域敦煌”之美名,是西藏著名的藏书和写经中心。著名的经书墙,由大约8.4万卷贝叶经书组成,长约60米,高约10米,堪称世界之最。
在历史上,萨迦不仅对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过关键性的作用,更在中国历史中扮演过重要角色:1247年,高僧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盟后发表《致蕃人书》,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藏汉文化交流之花自此盛开,萨迦高僧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创制的蒙古新字,也在中国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梵宇宏开壮帝都,碧天突起玉浮图。夜深石鼎香烟净,万里风清明月孤。”这首赞美白塔(即元代万安寺白塔,该寺在明代称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今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的诗,出自明人杨四知。后两句写夜宿妙应寺感受,前两句写白塔壮观。
公元1269年,蒙古族结束了没有文字的历史,他们第一次有了可以顺利书写本民族语言的文字。有趣的是,创造出蒙古新字的却不是蒙古族人,而是一位名叫八思巴的藏族人。图片与本文无关八思巴,原名逻追坚赞,是西藏萨斯迦人。
来源:中新社中新社山南9月11日电“我是2008年开始在这里教书,我记得那时刚入学初一的孩子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高,藏语文也有些孩子会说不会写。现在可以说,他们的国家通用语言和藏语文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近日,西藏浪卡子县中学副校长索朗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此外,《大乘要道密集》第四卷中也有多篇与毗瓦巴相关的文本,如对毗瓦巴的赞颂《修习自在密哩咓巴赞叹》,另一篇对大成道者的赞颂《成就八十五师祷祝》也提到了毗瓦巴,同时我们还见到了两篇修习毗瓦巴的仪轨,即《修习自在拥护要门》和《修习自在摄受记》。